江苏省地图2025是江苏省地理信息与建筑布局的全面呈现,精准标注了省内各区域位置,涵盖气候分布图、地质板块图及地形海拔图,信息详实完整,高清电子版便于随时查阅与高效使用。立即获取,畅享便捷地图服务!
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的1.12%,人均国土面积在中国各省中最少。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
江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省份,其治安、教育、经济、科技、文化、创新等实力领衔全国。作为中国第一综合经济大省,其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以及研发工业方面,也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其科研经费投入之大、研究型高校企业之多、科研成果之丰富堪称国内典范。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高居全国各省第一!
江苏省地跨中国大陆的华北板块、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扬子板块三大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区域地质背景与构造岩浆活动差异明显,各构造单元的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与演化历史极为复杂,总体上分为微陆块聚合与结晶基底形成、板块汇聚重组以及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演化等3个构造阶段,经历了三大单元相对独立发展→多次构造拼合→共同演化的发展过程。 [29]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广泛发育,不同单元不同特色,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从大地构造看,江苏以盱眙——响水深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南、北二区。北区形成于太古代,构造比较稳定,是华北古陆(也称华北地台或中朝地台)的东南边缘部分。南区形成于上元古代,是扬子古陆(也称扬子一钱塘准地槽或扬子准地台)的最东端。北区以隆升为主,南区以沉降为主。岩性和地质构造制约着江苏地貌形态的发育,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最终奠定了江苏地貌以平原为主的格局。
江苏省地处中国东部,地质构造上界于华北、苏鲁、华南三大区,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是中国地学研究较早的重要地区之一。综合前人研究资料,对江苏地层分区,作如下划分:华北地层大区(简称华北区);苏鲁造山带之连云港地层区(简称连云港区);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简称扬子区)。
江苏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 [33]江苏省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下水源丰富。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42.4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34.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3.1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5.1亿立方米。江苏境内河湖众多,水系复杂,本地水资源量3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492亿立方米,其中长江径流占95%以上。
江苏海域位于中国海域的中北部、西太平洋沿岸地带的中心,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重要,总面积约3.75万平方千米,共有25个海岛。近海有全国著名的海州湾渔场、吕四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大沙渔场。
一、大煮干丝
大煮干丝起源于扬州,最初叫 “九丝汤” ,在清乾隆时期,扬州的官员宴请皇帝,厨师们将豆腐干切成细丝,搭配火腿丝、鸡丝、笋丝等九种食材,精心烹制出这道汤菜,深受乾隆喜爱。
二、锅盖面
锅盖面起源颇具传奇色彩,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镇江一家小面馆。店内伙计在下面时,不小心将汤罐上的小锅盖掉进锅里,可煮出的面条却香气扑鼻,口感爽滑劲道。乾隆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锅盖面便名声大噪。
三、万三蹄
万三蹄是江苏昆山周庄古镇的特色名菜,相传,朱元璋到沈万三家做客,沈万三以猪蹄招待。朱元璋故意为难,问这道菜怎么吃,因为 “朱” 与 “猪” 同音。沈万三灵机一动,用手中的马缰绳解下一段,去骨后切着吃,化解了尴尬。
四、藕粉圆子
藕粉圆子是江苏盐阜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当地的水乡文化。盐城一带河网密布,莲藕资源丰富,当地人巧妙地利用藕粉制作出了这道独特的美食。藕粉圆子历史悠久,经过代代相传,成为了当地极具代表性的甜品。
五、烫干丝
烫干丝是扬州早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大煮干丝同属干丝系列,但制作方法和口感略有不同。它起源于扬州,是扬州人精致生活的体现。
六、西亭脆饼
西亭脆饼是江苏南通西亭镇的传统名点,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西亭镇的一位糕点师傅,为了制作出一种既酥脆又香甜的糕点,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制作出了西亭脆饼。
七、银丝面
银丝面是江苏无锡地区的特色面食,以其面条细如银丝而得名。它起源于无锡的民间,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无锡的代表性美食之一。
八、把子肉
把子肉是江苏徐州地区的传统名菜,体现了徐州人豪爽的性格特点。它的起源与徐州的历史文化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在徐州地区流传已久。
九、脆鳝
脆鳝是江苏苏州地区的传统名菜,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它起源于苏州,是苏帮菜中的经典菜肴之一。
十、地锅鸡
地锅鸡是江苏苏北地区的特色美食,融合了鸡肉的鲜嫩和饼子的麦香,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它起源于苏北农村,最初是人们在农忙时,为了方便快捷地制作出一顿美味的饭菜,将鸡肉和面饼一起烹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