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漳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是一座融合了自然奇观、千年盐业文明和丰富美食的陇中秘境。这里“七山二水分一分田”,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保留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漳县属甘肃省定西市,因战略地位重要被认为是汉王朝的“西陲屏障”而名障县,唐武后天授二年更名武阳县,明洪武年间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改名漳县至今。
漳县漳县在甘肃省中南部,在西秦岭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东接武山县,西接卓尼县,南靠岷县,北与陇西县、渭源县相接,2164.4平方公里,20.5876万人,其中非农业1.9056万人(2010年),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漳县先后于2002年9月和2011年6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蚕豆之乡”、“中国沙棘之乡”,2008年8月被中华环保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2005年被中国登山协会命名为“中国国家攀岩队训练基地”。2013年0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岷县、漳县交接。

2016年5月17日,撤销定西市漳县大草滩乡、殪虎桥乡、盐井乡、四族乡、石川乡、草滩乡,设立大草滩镇、殪虎桥镇、盐井镇、四族镇、石川镇,草滩乡撤乡改镇后更名为贵清山镇。 [13]
截至2025年5月,漳县辖10个镇、3个乡:武阳镇、三岔镇、新寺镇、金钟镇、大草滩镇、殪虎桥镇、盐井镇、四族镇、石川镇、贵清山镇、马泉乡、武当乡、东泉乡。共有135个行政村、5个社区,768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武阳镇武阳路43号。

羊十道:漳县最负盛名的宴席菜,用一整只羊的肉做成十道菜肴,融合了草原蒙古宫廷御膳和中原汉族的烹饪技艺。
腊肉韭菜:漳县盛产韭菜,香气浓郁,配上农家自制的陈年腊肉猛火快炒,是下饭的绝佳美味。
破皮袄(烫面油饼子):刚出锅的饼子金黄焦脆,揉捏后散开成条块状,入口脆爽,柔中带劲。
洋芋馂馂:将土豆切丝后拌面粉蒸熟,再加入葱花、花椒面等调料翻炒,清香柔韧。
漳盐羊肉:选用本地散养的山羊,以漳盐腌制后文火慢炖,肉质鲜嫩,咸香适口。
漳县耕地土壤有黑垆土、黑土、红土、褐色土、绵土、淀土和潮土七个种类。
黑垆土是漳县主要土类,分布在海拔2000—2200米的漳河、龙川河谷区、浅山半干旱区大部、西南土石山区部分地区。面积50846.67公顷,占总面积的23.20%。此土分布面广,而土壤瘠薄,肥力不足,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0.58-1.61%。
黑土分布在海拔2200—3300米的南部和西部广大丘陵中山区及川台一带,面积10613.33公顷,占总面积的4.84%。此土属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分布在高寒阴湿地带,农作物生长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机质含量0.85-1.05%。
红土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北部和东部河谷、川台、梁峁、沟壑、坪地,面积13586.67公顷,占总面积的6.12%。此土因属岩性土壤,自然肥力高,后劲足,质地粘重,土性紧,结构为块状,透气透水性差,有机质含量1.48%。
褐色土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和2200—3300米之间的中部、西南土石山区大部和北部山区少部地区,面积11053.33公顷,占总面积的5.04%。经开垦种植而成的耕种褐色土,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高,但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土性凉,有机质含量1.66-4.32%。
绵土分布在海拔2000—2200米的漳河、龙川河河谷及阶地地带,面积5800公顷,占总面积的2.65%。绵土是由黑垆土受重侵蚀后,经过人类农业活动,在以黄土为母质的幼年土型上经培育而成的农业土壤,无团粒结构,土壤疏松,质地均一,多为粉砂中壤,通气透水,耕性良好,但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差,不保水肥,有机质含量1.04%。
淀土分布在海拔1640—2000米之间的漳河、龙川河沿岸及河谷地带,面积6660公顷,占总面积的3.04%。此土分布海拔低,光热水丰富,土层随着洪水灌淤施肥而逐年加厚,肥力增高,有机质含量0.68—1.15%。
潮土零星分布在河漫滩上,面积很小,仅有80公顷,占总面积的0.04%。土质僵硬,通层湿润,肥力极差。
贵清山: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小桂林”,是陇中黄土高原上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山势险峻,古木参天。
遮阳山:以丹霞地貌著称,有“遮天蔽日”之能,奇峰耸立,洞穴迷离,是珍稀动植物的基因库。
盐井古镇:拥有2000多年开采历史的盐井,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制盐工艺。
泰山公园:位于县城东侧,是漳县的城市“绿肺”,登上观景台可俯瞰整个县城。
漳县博物馆:了解漳县千年文明的最佳窗口,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的书画,文物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