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地区地图完整呈现该区域地理轮廓与行政边界,清晰标注主要河流、山脉及重要城镇位置,充分反映我国对藏南地区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地图内容符合国家最新地理信息标准,准确展现当地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坐标与边界
藏南地区位于东经92°至97°之间,北纬27°至29°附近,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涵盖山南市、林芝市部分区域。
传统习惯线: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延伸,邻接印度阿萨姆平原,向北至山脊线,属西藏地方管辖的门隅、珞瑜、察隅三地。
争议区范围: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非法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一说12.56万平方公里,含实控与争议区)。
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包含错那市、隆子县、墨脱县、察隅县全部或大部分,及朗县、米林市部分国土。
印占区域:印度非法设立“阿鲁纳恰尔邦”,实际控制约6.8万平方公里(含麦线以南6.7万、麦线以北约0.1万),另有交叉巡逻区约几百平方公里。
地形特征
北部山地:中国实控区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地形崎岖。
南部平原:印占区多为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地质多样性:地处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俯冲带,被称为“地质博物馆”,雅鲁藏布大峡谷隐身其中。
气候与资源
气候类型:终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是世界上分布最北的热带地区之一。乞拉朋齐年均降水超9000毫米,为全球降水最丰富地区之一。
自然资源:
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中国三大林区之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能资源: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单位流域面积和河长水能蕴藏量居中国首位。
农业潜力:可种植橡胶、香蕉、榴莲、水稻、柑橘、菠萝蜜等热带亚热带作物,被誉为西藏“江南”。
历史沿革
历史归属:自古为中国领土,门巴、珞巴等族世代居住,属吐蕃一部分。
非法划界: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炮制“麦克马洪线”,将门隅、珞瑜、下察隅划入印度,中国政府从未承认。
印占过程:1962年中印战争后,印度未归还藏南,反而修建基础设施强化控制。
当前争议
实控线:中国实际控制北部约5.77万平方公里(山地),印度非法占据南部约6.8万平方公里(平原)。
战略意义:藏南是西藏重要文化和经济腹地,拥有水资源关键源头,对印度而言是“家门口的战略要地”,对中国则是西南生态屏障和战略主动权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