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地图展示了城市道路、行政区划、公共交通、地标建筑及周边地理信息,涵盖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及所辖县区的完整布局,精准标注主要街道、居民区、商业中心、政府机构、学校医院及公园绿地等设施,同时包含高速公路、铁路线路与公交站点分布,为市民出行与游客导航提供清晰可靠的参考依据。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连接西北与西南的交通枢纽。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9′17″—101°77′、北纬36°34′3″—36°6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群山环绕,南有南山、北有北山,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穿城而过,形成“三川会聚”的地貌特征。市区海拔约2261米,属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
截至2024年末,西宁市下辖5个区(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湟中区)、2个县(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47.6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1.77%,其中城镇人口占比超80%。城区布局以湟水河为轴线,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扩展,形成“一核三带”的空间结构。
公路:京藏高速、109国道、西宁绕城高速等干线贯穿全境,是青藏高原东部门户。
铁路:兰新高铁、青藏铁路在此交汇,西宁站为区域性枢纽站。
航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超50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
战略地位:作为“兰州—西宁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宁承担着支撑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及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使命。
经济总量:2024年GDP达1862.1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33.4:63.4。
主导产业:
服务业:占GDP比重超60%,以商贸、物流、旅游为主,2024年旅游总收入338.3亿元,同比增长25%。
工业:聚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建成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
农业:特色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成效显著,冷凉蔬菜、供港蔬菜认证面积达2.74万亩,输出量占全省80%。
新兴动能:
绿色低碳: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开发规模达425万千瓦。
数字经济:大数据中心、零碳智慧园区等项目加速落地,绿电溯源平台实现全园区覆盖。
消费升级: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撬动消费117.2亿元,夜间经济营业额超5700万元。
历史底蕴:
古称“青唐城”“西平郡”,拥有2100年建城史,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必经之地。
文物古迹:塔尔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禅寺、南禅寺等。
自然景观:
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丹噶尔古城等景点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
生态旅游:两次入选自驾游十大热门目的地,荣登暑期避暑目的地前三甲。
文化品牌:
“宁萌”城市形象标识深入人心,雪豹元素夜市(如豹街·西海路美食街)成为网红打卡地。
演唱会经济:2024年举办薛之谦、张信哲等明星演唱会,带动周边游预订单量增长超129%。
生态保护:
实施河湟地区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国土绿化29.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5平方公里。
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3%以上,国省控断面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
绿色转型:
推广新能源汽车,建成全省首家虚拟电厂,清洁取暖率达97.58%。
发行西北地区首张农业碳票,探索“绿电溯源”模式。
荣誉奖项:
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
产业升级:
建设盐湖产业创新基地、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区域协同:
深化兰州—西宁城市群合作,推动交通、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
民生改善:
计划到202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