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位于咸阳市北部,关中平原腹地,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因境内“甘泉如醴”得名,是陕西省重点文物旅游大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礼泉县。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种地貌。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朝阳山和芳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延40余里,占全县的34%。礼泉县,咸阳市辖县。1017平方公里。
含5镇15乡。县府驻城关镇,离咸阳市区35公里。隋开皇十八年(598)置醴泉县,唐初废,贞观十年(636)复置醴泉县。1958年并入乾县,1961年复置醴泉县,1963年改为礼泉县。在关中平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泾河沿东北边界流向东南,其支流泔河自西向东横贯中部。东接泾阳,西接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淳化、永寿相接。礼泉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无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

礼泉烙面
被誉为“古代方便面”,面条烙后切丝,香辣有嚼劲,3元/碗。
刘面
酸辣爽滑的非遗美食,9元/小碗,工艺独特。
肉夹馍
6元/个,馍酥肉香,本地人偏爱赵镇老店。
袁家村小吃
烤猪蹄、酸辣粉、蘸水豆腐、老酸奶等,烟火气十足。

泾河
流经礼泉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宁夏泾源县,流经礼泉县的北部和东北部边界。全长25千米,河床多在深山峡谷地带,难以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沿泾河的东、北部建有北屯、临泾等17座抽水站,年提水合计624.67万立方米。
泔河
流经礼泉县的第二条河流,发源于永寿县高泉山(俗称罐罐沟),经乾县流入本境,全长30.1千米,横贯东西,汇入泾河。泔河全年径流量630万立方米。历史上由于河床比较深,流量又少,可利用量很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泔河入境的上游和中游修筑水库两座,长年蓄水,即泔河一库和二库(也叫一坝和二坝)。
据过去的县志记载:发源于县境内的小河、小溪不少。不过这些河流多是长年无水,在雨季和洪水时期,才有水。
浪水
一名石泉水,群众叫小河,源头在南坊镇,距县城30千米,流入泔河。
安谷水
在县北15千米。据《续修礼泉县志》记载:明嘉靖四年五月出水,南流入泔河。
泥水
一名泥泉、泥河,在县城以西约1千米,经县城北面,向东北流入泔河。
此外据《续修礼泉县志》记载:还有豆卢谷水、波水、巴谷水、白水谷水、谷水等,均发源于北山一带,向南流入泔河。 [5]
七夕乞巧节
妇女“泡巧芽”“迎巧娘”,剪彩、穿针乞求巧艺与姻缘。
社火表演
元宵节舞龙舞狮、秧歌锣鼓,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皮影戏
陕西西路皮影发源地,以弦板腔演唱,列入省级非遗。
纸台社火
西王禹村传统活动,源于大禹治水传说,娱神娱人。
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合葬墓,世界最大皇家陵园,门票30元。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北宋古村落改造的网红景区,民俗表演、美食街、唐风街区沉浸体验。
醴泉湖景区
渭北高原“杭州西湖”,湖光山色与休闲娱乐结合。
建陵石刻
唐肃宗李亨陵墓,中唐石刻艺术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