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隶属于三明市,地处武夷山脉中段东南麓,总面积约15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1万人。这座始建于公元958年的古城,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誉,地图高清快来了解吧。
泰宁县,福建省三明市辖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支脉杉岭东南,居两省三地市交界处,总面积1540平方千米。 [22]截至2024年6月,泰宁县辖3个镇、6个乡, [39]县人民政府驻和平中街25号。 [42]截至2024年末,泰宁县常住人口1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38%。
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境内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1]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2022年8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大金湖:丹霞地貌与湖光山色结合,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
上清溪:全长50公里,有“华东第一漂”之称。
寨下大峡谷:被联合国专家誉为“世界地质公园样板”。
泰宁古城:保存尚书第等明代建筑群。

叶祖洽(北宋状元)
生平:1046-1117年,字敦礼,泰宁城关叶家窠人,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状元。
贡献: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官至吏部尚书。1086年向朝廷奏请,将县名改为“泰宁”。还推动了甘露岩寺的重建,该建筑工艺对日本奈良东大佛殿有重要影响2。
邹应龙(南宋状元)
生平:泰宁城关水南人,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状元,历任户部、刑部、工部尚书,官至参知政事。
影响:晚年居于泰宁古城世德堂,子孙后代逾百万,被尊为“广佑圣王”。其读书处状元岩、凿建的“斗米石阶”等遗迹至今留存。
其他重要人物
李春烨: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其府第“尚书第”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纲:南宋名臣,曾途经泰宁并留有遗迹。
泰宁历史上共出过2名状元、50多名进士,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之说,深厚的人文底蕴可见一斑。
乌粳米糍:以畲族秘方制作,色如琥珀、柔韧碱香。
暖菇包:春社日制作习俗延续千年,承载祈福五谷丰登之意。
碧玉卷:创于北宋,韭菜米浆烙成碧绿薄饼,裹八味馅料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五福堂”内明代水井仍在使用。
泰宁山多林密,适宜各种野兽栖息和繁衍。常见的兽类有刺猬、麝、梅花鹿、黑麂、山羊、短尾猴等37种,因森林砍伐过量和乱猎乱捕,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有的珍贵动物越来越少,如:虎、豹、鹿等。泰宁常见的鸟类有4科36种,主要有野鸭、雁、鹅、鹰、斑鸠、麻雀、燕雀等;爬行类动物有龟、鳖、鼋、壁虎、水蛇、眼镜蛇、五步蛇等17种;鱼类常见的有15科51种,主要有青鱼、草鱼、金鱼、胡子鲶、黄鳝、泥鳅等。泰宁生态条件复杂,各种益虫、害虫众多。主要的害虫天敌有姬蜂、茧蜂、盲蜻、狼蛛、单蛛等十二科七十多种,害虫主要有跳蚤\松毛虫、苍蝇、蚊子、飞虱、茶毛虫等二十科一百余种。 [10]
2023年12月,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林业工作者在该县大金湖上空发现了60余只集群出现的“黑色大鸟”,经鉴定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泰宁县森林覆盖率76.79%,境内湖泊众多,河流纵横,是众多鸟类栖息地和候鸟迁徙“补给站”。随着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增强,当地留鸟和候鸟数量逐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