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位于中国山东省北部、黄河入海口西侧,隶属于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域,是连接渤海湾与中原地区的重要节点。
黄河三角洲平原:
利津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最高点24.8米(明集乡),最低点仅1米(入海口附近)。
地貌类型:
河滩高地:沿黄河大堤分布,土壤肥沃;
微斜平地:占全县面积60%以上,适合农业开发;
浅平洼地:多分布于东部,盐碱化程度较高。
黄河入海口:
黄河自利津县刁口乡崔家村入境,至东营港入海,境内河道长74公里,形成独特的“悬河”景观(河床高于地面3-5米)。
水系分布:
黄河:主干流经县域西部,是全县主要水源;
挑河、草桥沟:人工排水河道,连接渤海,用于防洪排涝;
宫家干渠:引黄灌溉主干渠,贯穿南北。
主要乡镇:
县城驻地:利津街道(县政府所在地);
重点乡镇:
盐窝镇:全国知名肉羊养殖基地,黄河滩区农业重镇;
陈庄镇:工业经济核心区,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产业集聚;
汀罗镇:生态旅游示范镇,毗邻黄河口湿地;
北宋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曾为渤海区革命根据地。
交通干线:
公路:
G220国道(东深线):连接滨州与东营,贯穿利津南北;
S315省道(永馆线):横贯东西,连接河口区与博兴县;
东吕高速(G2516):在陈庄镇设出口,连接济南与吕梁。
铁路:
德大铁路(德州—大家洼):在利津南站设客货站,是鲁北地区重要货运通道。
水运:
东营港:距利津县城40公里,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是黄河三角洲最大港口。
县城(利津街道):
政务区: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位于利一路与津二路交汇处;
商业区:银座商城、利津百货大楼周边为传统商圈,新城区以凤凰广场为核心;
文化地标:
利津博物馆:展示黄河文化与盐业历史;
利津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区,汇聚利津水煎包、虎头鸡等传统技艺。
自然景观:
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利津片区):
观鸟胜地,冬季可观赏丹顶鹤、大天鹅等珍稀鸟类;
湿地景观丰富,有“地球之肾”之称。
利津黄河森林公园:
位于县城东北,集森林浴场、黄河文化广场于一体;
春季油菜花海、秋季红叶景观闻名。
历史遗迹:
铁门关遗址:明代海防要塞,位于汀罗镇铁门关村;
南望参古窑群:宋代瓷窑遗址,出土大量青白瓷器。
用信息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3℃,年降水量550-650毫米,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热多雨。
最佳旅行时间:
春季(4-5月):黄河森林公园油菜花盛开;
秋季(9-10月):湿地芦苇泛黄,候鸟迁徙季。
方言:属中原官话,与滨州、东营方言相近。
特色美食:
利津水煎包:发面皮包肉馅,煎至金黄脆底;
黄河刀鱼:肉质细嫩,清蒸或油炸皆宜;
盐窝羊肉汤:以当地山羊为原料,汤色乳白,鲜而不膻。
利津县,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介于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之间,南北长102.5千米,东西宽8.5—25千米,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利津县下辖2个街道、4个镇、2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14]。截至2022年末,利津县常住人口23.99万人。
利津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以“渠展之盐”著称。金明昌三年(1193年)1月置县,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古城的轮廓像一只凤凰,被称为“凤凰城”。抗日战争时期,利津县是清河区、渤海区的老革命根据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18日,解放利津城战役大获全胜,利津成为山东省全境解放第一县,《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山东捷报》,得到毛主席亲笔批示。利津民间艺术有舞蹈“虎斗牛”、竹马灯、金钱灯等,地方小吃有利津水煎包、黄河故道鲜鱼汤、盐窝羊汤等。
2022年,利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0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6.9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7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9:51.8: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