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地图完整呈现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之一的地理范围,涵盖今中国全境及蒙古、西伯利亚南部、中亚部分地区、朝鲜半岛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带,东起库页岛,西抵天山,北至贝加尔湖,南达南海诸岛,境内包含大都(今北京)等重要政治中心与交通枢纽,行省制度广泛推行,有效管理着多民族共存的广袤领土,地图清晰标注了主要行政区域、山脉河流、交通路线及边疆要地,充分展现了元朝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在地理统合与行政建制上的卓越成就。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西至中亚的里海、黑海,北抵北冰洋沿岸(今西伯利亚北部),南达南海及印度洋沿岸(包括今越南、缅甸、泰国部分地区)。其核心统治区包括:
中原地区:涵盖今中国大部分省份(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广西等)。
蒙古高原:元朝发源地,包括今蒙古国及内蒙古、新疆部分地区。
东北地区:包括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外兴安岭以南地区。
西藏地区:元朝首次将西藏纳入中央直接管辖,设立宣政院管理。
西北地区:控制今新疆、中亚部分地区(如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等附属国)。
西南地区:包括今云南、贵州、缅甸北部、老挝北部等。
海外领土:通过附属国或势力范围延伸至朝鲜半岛(高丽)、东南亚(如占城、安南)及印度次大陆部分地区。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主要行政区划包括:
中书省:直辖“腹里”地区(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行中书省(行省):共设10个行省,包括:
辽阳行省(今东北地区)
河南江北行省(今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北部)
陕西行省(今陕西、甘肃东部)
四川行省(今四川、重庆)
甘肃行省(今甘肃、宁夏及新疆东部)
云南行省(今云南、贵州西部及缅甸北部)
江浙行省(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
江西行省(今江西、广东)
湖广行省(今湖南、湖北南部、广西、贵州东部)
岭北行省(今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南部)
宣政院辖地:专管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附属国与势力范围:如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虽名义上尊元朝为宗主,但实际独立性强。
疆域辽阔:元朝地图呈现“横跨欧亚”的格局,远超前代。
多民族融合:疆域内包含蒙古、汉、藏、维吾尔、回回等众多民族,体现多元文化特征。
海陆并重: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如泉州港)连接东西方,地图上可见广泛的贸易路线。
行省制度创新:行省划分打破传统山川形便,以军事控制为目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朝地图不仅展示了其军事征服的成果,更反映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其疆域范围和行政制度对后世明清两代乃至现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行省制度至今仍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历史地图集:如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元明时期)。
在线资源: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官网或专业历史网站(如“全历史”)提供高清电子版。
学术文献:参考《元史·地理志》等史料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