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七国地图,这是展现秦朝时期高清完整疆域的地图,如今许多朋友对秦朝历史充满兴趣,这张地图详尽准确地呈现了当时各诸侯国的地理分布与区域位置,能够帮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秦代的格局与变迁,值得一看。
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了这七个国家外,还有大大小小好多诸侯国,但实力不济而已。最终,随着秦国的崛起,一统六国。
秦国
秦国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春秋时期,一般把它看作西戎。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逐步东进,历经若干代人的努力,不仅征服了关中,并且开始扩张。秦国的地盘,核心地区就是西北的陕西地区,还有部分土地在甘肃和四川,都城设在现今的陕西咸阳。
楚国
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国还有一个名字荆楚。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地盘广大,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
齐国
齐国分为了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的开国国君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子牙由于辅佐周天子立大功,被封为诸侯国。后来,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齐国疆域按现在的地理位置在山东地区,以及河北和山西的部分地区,都城在今山东淄博。
燕国
周武王灭商后,封姬奭于燕地,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古城。燕国强大的时候,地盘也不小。主要包括冀北、今北京地区和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
赵国
三家分晋后,初都晋阳(今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鹤壁西),再迁邯郸(今邯郸)。极盛时期版图跨越了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四个省区以及河南、山东两省的部分地区。
魏国
魏氏的先祖是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不过毕国被灭,毕万正是毕公高的后代,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受到重用。晋国晋献公命毕万灭姬姓魏国,并把魏地(今山西芮城县一带)封给毕万。三家分晋后,魏国诞生了。魏国领土曾先后包括今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
韩国
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了晋地。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后来又迁到了新郑。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中部。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至260年,秦、赵在长平发生大规模战役,秦将白起以50万兵力围困赵国40万军队,最终全歼赵军,此役成为战国末期决定性战役,直接削弱了赵国实力。
百越之战
公元前219年至214年,秦分五路南征岭南(今两广及浙闽),共投入约80万兵力。三次战役中,秦军虽遭遇顽强抵抗,但最终迫使百越地区投降,设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楚汉战争前奏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率20万兵攻楚,初期取得进展但后期遭遇顽强抵抗,此役成为秦末战争转折点,直接促使项羽、刘邦等势力崛起。
修鱼之战
公元前317年,秦军在函谷关外击败韩、赵、魏联军,斩杀8.2万人,打通东进通道,此役标志着秦国开始主导东方战略格局。
丹阳之战
公元前312年,秦军采用离间计击败楚军,俘虏主将屈匄,占领楚国丹阳(今河南南阳),此役成为楚国衰落的关键转折点。
阴晋之战
公元前389年,秦国为夺取河西地区,倾全国之力攻魏,被魏将吴起以5万精锐击败,此役成为秦国军事改革的转折点。
河西之战
公元前332年,秦军在河西地区全歼魏军8万人,夺取河西全部领土,此役为秦国东出中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