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是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因原为天津旧城南部的“开洼地”且拥有南开大学而得名。作为天津民俗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汇聚了老城文化、妈祖文化、博物馆文化等资源,拥有古文化街、鼓楼等标志性景点,快来了解吧。
南开区是天津中心城区之一,在中国天津市城区西南部,东起海河,与河北区相望;沿荣吉大街、兴安路、南马路至南门外大街、卫津路和卫津南路,分别与和平区、河西区相接;西、南至密云路、芥园西道、陈塘庄铁路支线,与西青区相连;北抵老铁桥大街、北马路,沿西马路至西关大街、墙子河、南运河,与红桥区近邻。
南开区原是天津旧城迤南的开洼地带,清末人称此地为天津老城“南边的开洼地”,1919年境内成立了著名的南开大学,因此1956年始设南开区之名。
南开区主要包括天津老城及城南,天津租界以西的地区。南开既是历史文化名区,又是北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民间工艺方面,形神兼备的“泥人张”彩塑,彩绘逼真的“风筝魏”风筝,玲珑剔透的“砖刻刘”砖雕,堪称天津工艺三绝。
光热资源
南开区地处北纬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高角度较大,全年晴天日数多,日照时间长,故太阳辐射相对强,光能资源丰富。0℃可视为土壤冻结与解冻的起始温度,境内日均温度稳定超过0℃日期始于3月初,终于12月初,全年270余天温度大于0℃C,积温4722℃。其中,日均气温稳定超过5℃的日期始于3月初终于11月初,持续时间240天左右;日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日期始于4月初,终于10月末;日均气温稳定超过15℃的日期,始于4月末,终于10月初。 [13]
地热资源
南开区地处王兰庄地热Ⅲ内,属板块构造热传导型热水地热田。经勘察,境内热储层分布广泛,地热梯度高,含水层理藏浅,储量丰富,开采规模较大。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位于上部的第三系碎屑岩孔隙热水,为低温-中低温水,顶板埋深390~-420米;一类位于下部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基岩岩溶裂隙热水,为中低温-中温热水,顶板埋深1000米。第三系碎屑岩孔隙热水,热储层埋藏浅,为经济型地热资源,总量20.8889×1018焦耳(功、热能计量单位),其中可回收利用2.7535×1018焦耳。如计算深度至3000米,其亚经济型地热资源45.7870x1018焦耳,其中可回收利用6.6192x1018焦耳。
南开区约在四千年前退海成陆,地势平坦,北高南低,平均海拔3米左右。
气候
南开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夏季受海洋之惠,冬季受内陆补偿。年平均气温13.5℃,无霜期一般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24.9毫米,年总计理论可照时间4439小时,实测日照时数为2250.1小时,太阳总辐射多年平均值5090兆焦耳/平方米。
水文
南开区东、北隅有海河、卫津河、南运河环绕,中部有津河南北流向。
古文化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集民俗展示、非遗体验(如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和美食于一体,是“津门十景”之一。
鼓楼与天后宫:鼓楼可俯瞰城市全景,天后宫为天津最古老建筑,承载妈祖文化历史。
南开大学与水上公园:校园内马蹄湖、新开湖等景点兼具人文与自然景观;水上公园则适合泛舟休闲